红底白皮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,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病情况,并且多数患者在20-40岁之间发病,男女患病率相当。本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局部有大小不一、形态奇特的
红底白皮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,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病情况,并且多数患者在20-40岁之间发病,男女患病率相当。本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局部有大小不一、形态奇特的红斑,往往会在红底皮肤表面脱落出银屑状角化物,散发出一定的斑块状或广泛的游走性分布。
其在发病原因上,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并存,包括遗传、环境和免疫学等因素。家族史和某些基因与HLA类别的特点是本病的易感因素。长期紫外线照射、计算机辐射、电器辐射、感染、生活习惯等诱因均与本病发病相关。免疫性方面,Th1/Th17细胞、趋化因子、神经肽、补体系统等多种免疫因素处于互相作用而最终进入本病的发病过程。
诊断时,首先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,再结合皮损的类型、部位等来做出诊断。常见的病变分为鱼鳞状和非鱼鳞状两种,鱼鳞状病变以膜角质层增生伴有银屑式脱落而成,其他则为毛发皮肤炎型、指甲型、关节型。但是,这些表现也可能与其他皮肤病有所重叠。可以通过血液检查和活检来辅助诊断。
治疗方面,则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其对治疗的反应,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。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外用和内服两种,外用治疗包括角质软化剂、保湿剂、类固醇外用、维A 内酯类药物和代表性的焦油等,内服治疗可选用免疫调节剂、抗代谢药和中西药常用的清热解毒类等。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,因为患者的皮肤反应对治疗的反应有重要影响,同时还要注意外界环境和自身免疫力等可能引起的风险。